千只鹤(完)

摘记

关于记忆的玄妙

菊治连三四年前亡故的父亲和母亲的容颜,也都难以在脑际明确地描绘出来。看到他们的照片后,才确有所悟似地点点头,也许越亲近、越深爱的人,就越难描绘出来。而越丑恶的东西,就越容易明确地留在记忆里。
雪子的眼睛和脸颊,就像光一般留在记忆里,是抽象的。可是,近子那乳房与心窝间长的那块痣,却像癞蛤蟆一般留在记忆里,是很具体的。

罪孽与悲伤 或是 罪孽的悲伤

“是罪孽的话,也许就不会消失,而悲伤则会过去的。”

死者的俘虏

“但看着这只茶碗,谁也不会想起原物主的坏处吧。家父的寿命短暂,甚至仅有这只传世的茶碗寿命的几分之一……”
“死亡就在我们脚下。真可怕啊!虽然明知自己脚下就有死,但是我想不能总被母亲的死所俘虏,我曾做过种种努力。”
“是啊,一旦成为死者的俘虏,就会觉得自己好象不是这个世间的人似的。”菊治说。

关于对于死者的道德

死了的人是不会强迫活着的人接受道德的。

尚未读懂的一句骚话…………

母亲的身体微妙地转移到女儿身上,菊治曾被这一点所吸引,做过离奇的梦,如今反而消失得形迹全无了。
他终于从长期以来被罩住的又黑暗又丑恶的帷幕里钻到幕外来了。
难道是文子那纯洁的悲痛拯救了菊治?
文子没有抗拒,只是纯洁本身在抵抗。
菊治正像一个坠入被咒语镇住和麻痹的深渊的人,到了极限,反而感到自己摆脱了那种咒语的束缚和麻痹。犹如已经中毒的人,最后服极量的毒药,反而成了解毒剂而出现奇迹。

还是这个,回想“只有纯洁本身在抵抗” 是人的劣根性??

但是不久,菊治在黑暗的深渊里,一边合上眨巴着的眼帘,一边回想起那时候文子毫无抵抗,只有纯洁本身在抵抗。只有卑劣而龌龊的拼命挣扎。他将蹂躏文子的纯洁的胡思乱想化为力量,试图玷污雪子的纯洁。虽然这是不详的毒药,然而雪子那大方的举止 不可避免地引起了菊治对文子的回忆,即便是痛苦得不得了。

记忆的污点

菊治用双手使劲地将雪子拥抱起来。雪子羞怯地搂住菊治的脖子。
菊治浑身仿佛被一股悲伤的情绪所侵袭,他断断续续地说:
“我嘛,并不残废,我并不残废。但我记忆的污点和背德行为,这家伙不会饶恕啊。”
雪子像是昏了过去似的,沉甸甸地依偎在菊治的怀里。

逃避

我只是为了同于母亲有牵连的你分手,才想来父亲故里的,仅此而已。为了从母亲疯狂般的爱的旋涡中摆脱出来,我想回到健康的父亲的回忆里。然而,来到岩石山环绕的小小市镇,一进入黄昏时分,不禁产生一种寂寞的感觉,宛如失败逃跑的人来到了与世隔绝的村庄。

匆匆读完一遍

读千只鹤及波千鸟是匆匆的,在飞机上,在地铁里,匆匆地读完了。以至于后来与人谈起,那人说起文子的死,我才发现我竟没有读到这一段,或者说我略过了。之后也没有去找相关的段落,便让这本书的第一遍就这样过去了。

我应是漏掉了好多东西。

关于茶具罐器等的大段描写,我没有细看。我只记得茶道在此近乎于神性了。

关于雪子的描写,我也没有细看,关于她的处女的纯洁,我只从书封的简介中领略,我并不感兴趣的。

我总是错过作者的本意。

而正如菊治所说的记忆的玄妙,我只记住了两件事是具体的。

一是近子乳房上的长毛的黑痣,二是文子纯洁的无效的抵抗。(其实还有一件,是雪子对于菊治所说的他的背德,像是“昏过去了”那一段,背德对纯洁的憧憬与保护,纯洁对背德的包容。)

近子觉得乳房上的黑痣会缠住孩子的一生,故未婚未育。所以不是孩子,是她的一生中明亮的部分,被这乳房上黑痣缠住了,还滋生了龌龊。我觉得人是会如此的,我曾做下的不符合我内心道德准则的举动,小到没有选择几步之远的人行道而直接穿过马路这样的事情,也会成为那样的黑痣,短暂地缠困住我。与近子不同的是,我没有天生的“黑痣”来封闭我的许多官能去感知世界,从而变得卑劣虚势。

而文子的纯洁本身的抵抗,我一直没有读懂,什么是文子所谓的纯洁本身的抵抗呢。文子的母亲太田夫人与菊治的父亲有私,太田夫人将菊治的父亲投射在菊治的身上,夫人去世后,菊治又将文子当作其母亲的延续来对待,而文子因为对母亲的背德感到愧疚,对菊治的父亲产生了所谓的“亲切”。其中的纯洁与背德,本是对立的两面,读来却并不在各自的彼岸。形成了一个循环的对立统一的莫比乌斯环。这是一个魔术,让我在阅读时只觉到每个人的哀伤,所有的背德似乎都理所当然。但当我过了几日再做摘记时,是怎么也理解不了这畸形的感情了。女人的美与卑微,男人的自私、对美及纯洁的憧憬都让我感到难以适应。这所谓的纯洁本身的抵抗,就更难理解了。

日本的作品,我是十分能读的。从书籍到电影,都与我十分契合。我第一次读太宰治的时候还小,但已经能读到孤独与苦楚了,读三岛由纪夫的时候,也是能烧了金阁寺的。但对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,按常识来说,这是最有成就的两位日本作家,我却一直没有读过。这是我第一次读川端康成一部完整的作品,大约是需要仔细再读一遍才能读出些什么吧。

我不会去看别人的点评,也不会去听别人的见解,我会读第二遍,以我个人的情绪与思维,但需再过些时日。

哦,对于,太田夫人为什么会自杀,近子为什么不自杀。我觉得是不同环境成长的人对于哀伤的感识,生死的解说都不一样吧。生长于社会底层的人,由于眼前的大山太多,而不得不搁置心中的思绪,进行务实的行动,而这种忙碌的“务实”行为,恰好能让他们不必正面对上死亡。而养尊处优的人,更有生活的富余时间去体察心绪。面对死亡,也更加无处可逃吧。我是这样理解的。而前者对于后者这种行为,一般归因为:吃饱了撑的没事干。